危害特征:
因为害时期、部位不同分为苗瘟、叶瘟、节瘟、穗颈瘟、谷粒瘟。
苗瘟:发生于三叶前,病苗黄褐色枯死。
叶瘟:慢性型病斑,多为梭形,边缘褐色,中央灰白色,有黄晕,有褐色坏死线向两端延伸;急性型病斑,一般感病品种上发生,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,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。
节瘟:常在抽穗后发生,初期产生褐色小点,后渐绕节扩展,使整个节变黑坏死,易折断,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。
穗颈瘟:初形成褐色小点,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,也造成枯白穗,发病晚的造成秕谷。
谷粒瘟:边缘褐色、中部灰白色病斑。
防治方法:
①选种抗病品种;科学管水,底肥足、追肥早、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、增施磷钾肥,增强植株抗病能力;合理密植,增加通透性。
②发病初期,选用以下药剂防治:稻瘟灵;硫磺•三环唑;或三环唑,重病区需防治2次,间隔期为7~10天。